棉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棉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赵振华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思考-【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10:01:59 阅读: 来源:棉靴厂家

赵振华: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思考

产能过剩是我国长期以来努力解决但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至少十多年前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

产能过剩是我国长期以来努力解决但未能有效解决的难题,至少十多年前就受到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理论界的高度关注,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甚至越来越严重。我国的产能过剩总体上呈现出周期性特点,当国内和国际市场回暖时,这一问题暂时得到缓解,甚至有的地区继续上马原本已经过剩的产业,有的企业急速扩张产能;当国内外市场不景气特别是国际市场不景气,出口受阻时这个问题又重新凸显出来。记得钢材产量达到1亿吨时就开始说产能过剩需要限制产能,结果一直限制到目前已经超过十亿吨产能,而且不断有新的钢铁项目上马。究竟如何看待产能过剩,如何化解这个长期以来困扰中国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些探讨。

一、正确认识产能过剩及其实质

产能是生产能力的简称,产能过剩就是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与需求不可能做到完全相等,二者的背离或者说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是正常现象,供给与需求的完全相等只能是偶然的。究竟供给大于需求多大量才算是产能过剩,目前并无统一标准,有人认为产能只要能够发挥85%左右,就属于正常状态,也有学者提出产品价格相对下滑、企业盈利能力大幅度下降、行业供给超过行业需求等就属于产能过剩。国外一些学者认为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在79~83%之间都属于正常状况,如果超过90%就认为产能不足,若低于79%就属于产能过剩。我认为,产能过剩是从整个行业的角度而言的供给长时间远远超过需求的一种状态。具体而言,一是产能过剩不是从单个企业而是从全行业角度而言的过剩,因为行业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单个企业产能过剩,甚至还会出现行业过剩而企业产能不足,产品供不应求的状况。二是产能过剩不是从短期而是从长期而言的过剩,也就是说要从生产周期的角度来判断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三是产能过剩不是供给一般地大于需求,而是远远超过需求,导致大量产能闲置;四是产能过剩是指生产能力的过剩,不能简单等同于产品过剩。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一是产能过剩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一方面行业的供给能力是不断变化的,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自然就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迫使一部分企业退出生产能力,最终导致供需平衡;另一方面需求也在发生变化。随着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供需恢复平衡。二是对于所有行业,都不能寄希望于供需完全平衡,因为按照市场运行规律,供大于求商品价格就下跌,企业利润就减少,甚至会亏损以至于破产倒闭,供给开始减少,需求上升,供需恢复平衡,价格随着上升,产量随之增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永远是一对矛盾,平衡是相对和暂时的,不均衡即供大于求或者供不应求则是常态。因此,一般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和产能不足都是正常现象。三是设备闲置不等于产能过剩。近年我在东南沿海一些地区调研时发现,一些企业因为劳动力短缺,导致一些生产线无法正常生产,设备闲置,没有形成实际的产量。四是全行业的产能过剩并不意味着行业内部的每一个品类产能过剩,更多出现的情况是技术含量低的产能过剩,而技术含量高的产能不足,也就是属于产能的结构性过剩。五是对于产能过剩需要辩证地来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其消极意义。就积极意义而言,可以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不至于产生通货膨胀,因为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会下跌,起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可以促进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要获取更多的利润,必然要求不断研制和运用新技术,获得超额利润,最终促进整个行业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产品短缺价格高企条件下企业显然没有追求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从消极意义来看,产能过剩特别是产能的严重过剩,浪费了资源,包括资金、劳动力、土地;潜在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为在生产要素总量一定的前提下,某个行业多占用了生产要素,就意味着其他行业少占用,总产出必然会减少;而且可能产生通货紧缩,无论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都不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情况是供大于求,只有极个别时期是供不应求,因为一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利润率提高,便会有更多的资源被配置到供不应求的行业,最终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

本轮产能过剩,表面原因是外需不足,出口受阻所致,但实质是我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导致的。过去30多年时间,我国更多地发挥了劳动力数量多价格低的优势,一方面吸引了大量外资;另一方面将大量产品出口到国外,占领了国外市场,也就是说引进国外资本在国内生产商品然后又卖到了国外,形成两头在外的生产模式,这些产品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替代性极强。近年国内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不断上升,价格优势逐渐丧失,自然也就失去了凭价格优势占领的国际市场。未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提高仍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因为我国目前不少生产要素如劳动力价格依然比较低,因此,靠价格战来占领市场的策略显然已经难以为继。要占领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更多还是依靠技术进步。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高科技产品过剩的,人造卫星没有过剩,空客波音飞机没有过剩,有的高科技企业的订单已经到了五年甚至十年之后。苹果手机是依靠价格战吗,显然不是,一部普通的手机只卖区区几百元,而一部苹果手机可以在国内市场卖到几千元,而且趋之若鹜,常常出现新产品面市之后还缺货的局面。有人提出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这几年不同样过剩吗?固然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但技术门槛比较低,我国不少地区的光伏产业一哄而上,自然就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因此,产能过剩表面看是产品多了,实质是新技术少了,反映出再依靠产品数量占领市场越来越不可取,已经到了以技术和创新占领市场的时候了。

二、我国产能过剩前提下产能扩张的根源

按照经济学规律,当产能过剩,企业竞争加剧,利润率降低甚至要亏损时,更多的企业就要破产倒闭。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着二律背反的现象,这就是一方面是产能过剩,设备大量闲置,开工率严重不足,产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不断有新的项目上马,产能不断扩张。其根本原因是:

第一,企业对宏观经济的良好预期,包括对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的乐观判断,促使企业扩大再生产。从国内市场来看,经过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从既往的增长轨迹中推断出乐观预期,即使在经济相对低迷时期,也得出了乐观预期,也就是宏观经济迟早会进入景气区间,需求必然会进一步放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需求量往往以难以想象的速度扩大,无疑为供给者提供了持续向好的信号,其结果必然是频频增加产能,而且增加的产能很快被消化。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80年中国的轿车产量只有5000辆,1990年也仅有3.5万辆,2000年达到60万辆,2010年达到957.6万辆,而且产销两旺。这就意味着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只要汽车厂家产能能够扩大到什么规模,市场容量就有多大。在国内竞争愈来愈激烈的情况下,一些厂家开始到国外找市场。产能扩张的结果,就出现供大于求,价格下跌,要赢得客户和市场,就只有不断地更新换代。虽然学术界、政府界乃至企业界不断有人提出汽车产能过剩,提出要限制汽车生产,结果是哪个地区上马汽车,汽车产业就为哪个地区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哪个企业扩张产能,哪个企业就赚钱。我国的电力、钢材等均是如此。

第二,每一个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更大市场份额,主观上具有扩大投资冲动。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然存在追求更多利润的冲动,这就是要不断扩大再生产;同时,激烈的竞争客观上要求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规模就是竞争力,量大才有竞争优势。每个企业都在扩大再生产,最终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单个企业的有计划有组织生产与全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并存,这是市场经济事后调节的必然结果。因此,在经济周期下行阶段出现产能过剩,也未必是坏事。没有产能过剩,就没有充分竞争,就没有技术进步,消费品就不能升级。

第三,产能过剩不仅是企业竞争的结果,更是地方政府竞争的结果。在现有的对地方政府考核目标和指标体系下,各个地区都在努力追求经济增长,实现所谓跨越式发展,都在尽一切可能招商引资,都使出了浑身解数为外商提供最优惠的条件,都在争取大项目,最终结果是生产项目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特别是同一项目在各个地区同时上马,出现了结构趋同,进而出现了产能过剩。因此,产能过剩表面看是企业投资过剩,实质是区域经济恶性竞争和地方政府过度引资的结果。

第四,政府的盲目“救市”客观上起到了保护落后的效果。每当市场遇到产能过剩问题时,地方政府为了确保本地企业再生产的顺利经营,往往出台一些救济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因为救企业就是救政府,只有企业活下来,政府才有税收,才能确保更多人就业,保持社会稳定。“救市”虽然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消极作用,这就是保护了落后,阻碍了技术升级。

三、化解产能过剩的政策选择

化解产能过剩的主要途径在于尊重市场规律,减少落后产能供给,增加有效需求。

第一,要尊重市场规律,运用市场经济办法化解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问题。市场经济基本规律就是价值规律以及价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竞争结果就是优胜劣汰,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既会使采用新方法的资本家感觉到,他必须以低于商品的社会价值来出售自己的商品,又会作为竞争的强制规律,迫使他的竞争者也采用新的生产方式。”[1]市场是残酷的,无情地淘汰落后的技术和不适应市场的产品;市场又是公平的,它能够为新兴产业和新兴产品创造无限机遇。产能过剩说到底是个市场的供求关系问题。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问题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这就是要遵循和利用经济规律。包括创造良好竞争环境,让市场通过竞争自然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特别是利用经济周期的力量淘汰落后产能。经济周期是经济运行的自然现象,也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如同人要呼吸一样,是规律就不可违背,政府能够做的只是减少经济周期的波幅但不可能取消经济周期。“事实上,自从1825年第一次普遍危机爆发以来,整个工商业世界,一切文明民族及其野蛮程度不同的附属地中的生产和交换,差不多每隔十年就要出轨一次。……如此反复不已。”[2]既然经济有周期,有高涨就会有低谷,经济运行不可能是一条静止不动的直线,而是反复波动的曲线,遇到低谷和危机未必是坏事,它可以对宏观经济起到矫正作用,可以让宏观经济有个喘息机会。经济危机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最佳时机,因为经济运行处于低谷,供给严重大于需求,商品和服务价格不断走低,企业利润率下降,特别是技术落后产业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技术先进企业,出现严重亏损,迫使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适度

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是有必要的。从发达国家情况来看,每发生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就孕育着一场科学技术革命以及由科学技术革命衍化的产业革命,产业技术就发生一次质的飞跃,国民经济呈现出跳跃式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学术界一般认为我国没有经济危机,只有经济周期。既然有经济周期,就会出现衰退和危机阶段。每当遇到衰退或危机阶段的时候政府就出手相救,进行所谓的“救市”。政府救市的目的在于熨平经济周期,防止国民经济大幅度波动,有其必要性,但是也应该看到,盲目的救市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落后。等到经济复苏,不少技术落后的企业又开足马力生产,消耗了更多的资源和能源,污染了环境。企业如人,生生死死都属于正常现象,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企业只生不死,只有让技术落后的企业自然淘汰,才能产生更多技术先进的企业。当然,不能否定所有救市行为,而是需要分清哪些需要救,哪些不要救,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救。

政府无需对产能过剩企业出手相助,是否就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将产能过剩企业或行业关闭掉呢?显然也不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是搞好宏观调控,为企业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经营。一般情况下,产能过剩,产品就过剩,产品价格就降低,要么企业进行更新换代,促进技术升级,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要么减少生产,甚至停产,因为任何一个理性的企业都不会长期地赔本生产,最终促使过剩产能被淘汰。因此,企业的去留应该由企业说了算而不是政府说了算。我国的光伏产业严重过剩,最终导致最大的光伏企业破产倒闭,不就是例证吗。那么是否通过项目审批就可以解决产能过剩呢,显然不能。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执行项目审批制度,不同投资额的项目由不同级别的政府部门审批,既然是审批,就不应该审批出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因为,相关部门最清楚某个产业已经形成了多少产能,是否应该上马新的项目,然而,在实践中却事与愿违,审批来审批去,结果审批出那么多的重复建设项目,审批出那么多的产能过剩。因此,依靠政府计划方式是无法解决产能过剩问题的,需要继续深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让企业在市场中生生死死。

第二,从供给角度而言,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是化解落后产能。产能过剩是总量上的供大于求,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产业的所有产能均过剩,往往是落后产业的产能过剩。由于不同的产品甚至同一产品的技术含量迥异,因此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是淘汰技术落后产能,或者用先进技术代替落后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的方法无非是两个,一个是利用市场机制即鼓励竞争淘汰落后产能;一个是政府制定规则。政府规则有三种,一种是强制性规则,对于技术含量低、不符合环境质量标准的强行关闭;一种是通过税收等手段,提高落后产能的税率以及银行贷款利息率,增加落后产能的生产成本,诱导其减少乃至停止生产;一种是通过税收、金融手段诱导企业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产业升级。

第三,从需求的角度而言,化解产能过剩需要扩大需求。需求包括内需和外需两个方面,从外需来看,就是要鼓励出口特别是鼓励企业走出去,把我国过剩的产能通过世界市场来消化。虽然世界经济存在不稳定性,但世界经济总体上一直处于增长状态,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呈现出稳定增长的势头,而我国不少过剩产能则是不少发展中国家供不应求的产品。从内需来看,一是通过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更新换代,以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二是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以收入的提高带动需求增加特别是消费需求增加,因为一个时期以来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原因在于收入低。三是加快中西部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通过加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仅带动这些地区发展,还可以消化一大批与此相关的产能。

活动房

冠森智能装备

厂家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