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靴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棉靴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制造业转型与信息化支撑

发布时间:2020-06-30 20:13:07 阅读: 来源:棉靴厂家

摘要:信息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我觉得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我们有十件事要做,我们做了一遍发现第一件事已经做完了,又需要改进了,我们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我们可以不断的与时俱进。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安全电

一、制造业与信息化发展新趋势

1. 影响全球制造业转型的七大力量:

数字化(Digitalization): 用数字化技术对产品进行准确的描述,使得在整个从设计、制造到服务的价值链上可以更好地使用产品信息。

全球化(Globalization): 技术发展缩小了经济和地理的距离,开辟了新的市场。Design anywhere, build anywhere, service anywhere。

个性化(Personalization): 客户需求日益个性化,企业需要在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和合理的生产规模之间进行平衡。

合规性(Regulation):有关环境、健康、安全和贸易的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法规,以及行业标准越来越严厉。

互联性(Connectivity):泛在的物联网络支持移动应用并嵌入了传感器,使每个产品都可以被寻址,支持智能地监控、控制和交流。

服务化(Servitization):产品的不断进化,使之与各种服务捆绑在一起,能够为客户体验的整个生命周期带来新的价值。

产品智能化(Software-intensive Products):产品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软件,硬件与软件的集成系统支持复杂的人机交互、诊断,采集服务数据,并创造附加价值。

所以制造行业最终是要创新,一个以创新为先导的组织不会被今天的技术所局限。最近与长安汽车的CIO交流,他们最近研发的主题是无人驾驶汽车,所以很多新的技术在迅速的发展。就像听音乐一样的,从最早的唱片到CD到MP3发展到今天更多的都是互联网的音乐。

2. 中国制造业转型趋势:

中国制造业要努力做到既保持低端优势不丢,又实现向高端转化。中国制造业的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制造企业需要耐心和毅力承受住转型中的阵痛,才能在全球制造业竞争中巩固优势地位。中国制造业将迎来全新的创造力时代,通过转型升级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品牌并健全产业链和制造服务业。中国制造业企业应将劳动力越来越多的从生产一线延伸到整条供应链中,如管理、物流、营销等领域。

3. 信息消费带来新的机遇

今年国务院出台振兴信息消费的32号文件,文件提出,到2015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信息消费包括对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的消费。企业信息化建设本质上属于企业的信息消费。工信部将重点推动两化融合和“宽带中国”。预计支持两化融合建设的资金将会有巨大增长。

《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提升软件业支撑服务水平。加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信息安全等关键软件的开发应用,加快安全可信关键应用系统推广。面向企业信息化需求,突破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大型应用系统等的关键技术,开发基于开放标准的嵌入式软件和应用软件,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制造执行管理系统(MES)等工业软件产业化。加强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开发和安全应用。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提升综合集成应用和业务协同创新水平,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大力支持软件应用商店、软件即服务(SaaS)等服务模式创新。

两化融合的本质,就是企业的信息消费,为什么信息消费会成为重点,这里列举了若干个故事,比如我们的电话,从固化到移动通信,到短信、微博、微信,当时移动的人从电信里分出来是哭着喊着不愿意,但现在移动的营业额比别的运营商加起来还要大,此外,住建部规定:2013年4月起强制性光纤入户。我想在信息消费领域已经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

4. 电子商务对传统行业的挑战

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打赌电子商务会不会替代传统的零售业,2013年商务部发布的《中国零售业发展报告2013》中显示,2012年国内网络零售交易规模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67.5%。

制造业电子商务策略:移动应用加速电子商务发展。电商企业纷纷进入物流行业:京东、阿里巴巴。工业品制造企业的B2B电子商务平台价值显现。消费品制造企业自建的电子商务平台面临巨大挑战。电商网站的流量优势使得企业被“绑上战车”。消费品制造企业需要关注C2B模式,推进个性化服务。网购加剧制造企业生产和物流企业配送的不均衡。B2B电子商务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透明与集成。零部件企业需要更加关注备件市场。OTO(Online to offline)模式值得关注。

武汉有一个物流企业是做冷链配送,可以在网上下单,因为是冷冻食品还要到比较近的店去取,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折中。不管怎样,电子商务方面企业一定要去考虑。

5. 制造企业如何应对大数据挑战?

制造企业需要制定应对大数据挑战的策略。企业需要在获取和管理大数据的基础上,进而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撑决策。对细节信息的管理导致数据量的爆增。难点在于大多数制造企业并未掌握与自身有关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需要防止“数据霸权”。

6. 制造企业云计算应用现状

IaaS:服务器虚拟化应用较为广泛,效益明显。已有企业对桌面虚拟化和应用虚拟化进行初步尝试。大型企业开始建立基于私有云的高性能计算环境。

SaaS: 企业邮箱、及时通信应用较为广泛,外企和小型企业CRM应用较广。供应链龙头企业广泛向上下游企业提供了协同门户服务。部分企业应用了基于SaaS的协同办公软件。

PaaS: 少量大型企业有尝试性的应用。

推进云计算的有利因素:互联网带宽的迅速提高。智能终端的普及带动无线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二维条码爆发。BYOD的兴起。新一代软件的云化。集团企业推进IT的大集中。

推进云计算的不利因素:中国互联网价格居高不下,带宽远远低于国际水平。互联网信息安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状况堪忧。大部分SaaS模式的软件缺乏PaaS平台,难以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SaaS软件如何与企业其它应用软件集成是个关键问题。在缺乏成熟、实用的SaaS应用软件的情况下,电信运营商、部分地方政府和软件园区大力建设云计算平台难以取得实效。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

需要对云计算重新进行理性思考:提供公有云的服务商仍然缺乏能够支撑其发展壮大的商业模式。Saas软件无法满足企业个性化的、复杂的信息化需求。基于互联网的市场营销、社区营销、在线服务软件推进云模式应用较为现实。云计算只是IT系统部署和应用的一种新模式。云计算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是否应用、何时应用何种云计算,不可一刀切。不能盲目建设浪费资源、浪费投资、没有效益的云计算中心。

7. 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很多企业已经在实践了,我最近了解到手机也可以做虚拟化,一到办公室就切换为移动办公系统,回到家切换就变成个人的游戏软件了,我想未来的也会带来很多信息化问题、隐私保护问题。

我们的信息化建设是永无止境的,我觉得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循环,我们有十件事要做,我们做了一遍发现第一件事已经做完了,又需要改进了,我们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我们可以不断的与时俱进。像二维码迅速的爆发,随着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应用时代的到来,制造企业所关注的数据采集,已不再局限于生产数据的采集,而是延伸到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各个系统当中。这是制造业与信息化的最新趋势。

二、两化深度融合的难点与对策

1. 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标志

信息化软件与生产设备的融合。及时、准确、自动地采集机床、生产线、关键设备的状态、产量、质量、能耗等信息,提高设备利用率;与车间工人的信息关联起来,提高工作效率;在此基础上,应用MES等系统提高车间的整体生产效率。

企业主要信息系统的集成。ERP、PLM、CRM、SCM、MES、HCM等核心系统应当实现深度的集成,确保同样的信息只录入一次,多个系统共享。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使企业的主要业务能够用信息系统有效管控,实现企业的高效运作。

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宜人化。信息系统要易用、好用。实现多个信息系统统一登录、统一身份认证,通过员工门户、业务流程系统来驱动员工根据自己的任务,进入应用系统完成业务工作。

支撑企业的决策。信息系统应当给各个层次的一把手以决策支持的功能。领导需要的统计数据,可以直接从信息系统中产生。

两化深度融合,核心是IT与业务的深度融合

精益研发:推进标准化、系列化和模块化设计,建立正向研发体系,实现机电软一体化设计,实现仿真驱动设计。

精益生产:以价值为导向,优化设备布局,消除浪费,推进看板管理和拉式生产,加强信息采集,应用MES系统,实现持续改善。

精益供应链:建立战略供应商关系,推进上下游企业信息共享与协同,提升整体供应链的效率。

企业绩效管理:推进360度考核与平衡计分卡。

业务流程管理:在推进管理改善和流程创新的基础上推进信息化。

最近工信部出了一个2013年到2018年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两化深度融合推进策略是:一是使信息化领导小组成为信息化建设的“董事会”。二是定期进行信息化“体检”,三是信息化建设的两个百分之一。四是三年一规划,一年一滚动。信息化规划重在执行。五是建立可扩展的信息化集成平台。六是集团企业统一各类软件的选型规范。七是培养既懂业务,又懂得用信息化支撑业务的干部。

三、CIO在制造业转型中的使命

e-works提出了一个五级修炼。

第一阶段是服务:IT部门的定位于服务部门,其职责重点是保障硬件及应用软件系统的顺利运行,工作处于被动救火阶段。素质指标:工作勤奋度、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及基本的IT技术。

第二阶段是技术:IT部门的技术实力比较强,CIO对IT技术的理解较深,并且有一定的开发能力,但其核心工作还是辅助角色。素质指标:学习能力、IT技术能力,尤其是系统间的集成理解。

第三阶段是运营:IT部门对企业的业务有比较深的理解,加上对IT技术的熟悉,其核心的工作是通过IT技术来实现对业务的支持,同时也对企业业务流程提出优化建议。其工作是主动的,在企业的组织架构中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素质指标:企业核心业务的理解、沟通能力、IT技术。

第四阶段是管控:通过IT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核心业务的管控,部门职责往往是通过对核心系统的实际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对企业的绩效进行考评,实现企业业绩的稳步提升。素质指标:领导力、内部战略思考能力(优势、劣势)、企业核心业务的理解、沟通能力。

第五阶段是创新:基于对业务与IT技术的理解,能够对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向提出创新性的建议,并通过IT进行有效的支持。素质指标:创新能力、外部战略思考(机遇、风险)、学习能力、IT技术的领悟、沟通能力。

责编:chenjian

河北职业装定做

订服装

济南劳保工服制做